返回首页
送别!“科学启明星”王绶琯院士
人民日报客户端北京频道
2021年02月07日
       2月3日上午,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哀乐低徊。我国著名天文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王绶琯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在这里举行,人们纷纷赶来道别,为这位受人尊敬的老科学家送上最后一程。
  “执手巡九天 创国家重器日月同鉴,运筹泽八方 掖百年英才时代担当”,礼堂外黑色的挽联是先生98载人生的生动写照。王绶琯先生1923年1月15日出生于福州,1943年毕业于马尾海军学校,1945年赴英国留学,1950年受聘为伦敦大学天文台助理天文学家,1953年回国,先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徐家汇观象台、北京天文台、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大学,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伦敦大学天文台,右一为王绶琯  
  王绶琯先生曾长期主持我国天文学的总体发展,为天文事业奋斗了70年。20世纪90年代,王绶琯与苏定强等共创“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方案,突破了光学天文望远镜大视场和大口径不能兼备的瓶颈。
  王绶琯先生对人才培养、科学教育和提高青少年科学素养十分重视。他培养了我国第一批天文学博士,主编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天文卷和一系列为广大青少年喜爱的科普著作。1999年,他倡议并联合60位科学家创立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为科技人才早期发现和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绶琯2019年在病榻上为人民日报“一辈子 一件事”栏目题字
  浩瀚宇宙中,国际编号为3171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王绶琯星”,标志着先生在天文领域的杰出贡献。科技俱乐部的学生则亲切地称他为“科学启明星”。“科学普及了,才能让更多孩子受益。”王绶琯先生曾坦陈心迹:“我们尽力根植一片深厚的土壤,让科学之树枝繁叶茂。”
责任编辑:施芳
附件列表: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青少年俱乐部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