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

俱乐部动态

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会员参加“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科普讲座

时间:2013-12-23来源:作者:

——美国哈佛大学Erin O’Shea教授

  2013年12月14日下午,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基地校200余名师生受邀参加了由中国科协、教育部、周凯旋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13届明天小小科学家奖励活动中的一场科普讲座。此次讲座邀请到美国哈佛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化学与化学生物学教授,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院(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副主任及首席科学顾问Erin O’Shea教授作了题为“昼夜节律——生物体如何计时”的精彩讲座。


Erin O’Shea教授作了题为“昼夜节律——生物体如何计时”的精彩讲座

  O’Shea教授首先与同学们分享了她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的成长之路。她在本科毕业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完成了两年半的博士训练后,直接受聘于加利福尼亚大学旧金山分校担任教职。她建议在场的、对于未来从事科研行业有好奇心的同学多寻找机会真正参与科学研究,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身是否喜欢、是否适合从事科学研究;科研与学习课堂知识存在巨大差别——课堂上学习的是已知的知识,而科研要求探索未知的世界。


俱乐部老会员范逸临同学担任现场翻译

  O’Shea教授随后以她带领的实验室研究蓝细菌中的昼夜节律为例子,带领同学们走近了科学研究中三个关键的步骤——如何选择重要的有意思的领域进行研究,如何提出科学问题,以及如何回答提出的科学问题。她从三个基本的科学问题入手,深入浅出地为同学们介绍了生物体和细胞如何通过昼夜节律计时——生物体内时钟的组成成分是什么?生物时钟是如何读出时间信息的?生物体内的昼夜节律振荡是如何产生的?


现场同学积极提问

  O’Shea教授在讲座中鼓励同学们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而现场的俱乐部同学格外踊跃地与O’Shea教授交流,提出了多个重要的、领域内尚未解释清楚的科学问题。比如,一位同学问到生物体的昼夜节律时钟是否会因为外界环境,比如光照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如果可以的话,生物时钟又是怎样感受环境变化的呢?O’Shea教授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科学问题,有许多生物学家正在研究这一现象。在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蓝细菌中,外界光照环境会改变细胞内的代谢,由此调节生物时钟的相位。而在人体中,相关的研究还没有明确环境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生物钟的。

  通过这场生动的报告会,无论是O’Shea教授的经历还是她的学术造诣对于中学生而言无疑是一次宝贵的指引,让他们在科研之路上,有了前进的目标也或发现了新的兴趣点。报告后,同学们又参观了中国科技馆并观看了4D电影,在充实且富趣味的活动后,同学们满载而归。


                                          (范逸临同学撰稿)

分享文章至

附件:

俱乐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