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

俱乐部动态

“校园科普活动”的新进展

时间:2014-05-21来源:作者:

  继2005年“校园科普活动”在北京的5-6所中学开始试验后,取得了阶段性结果,主要内容刊在2010年出版的《教学生做科普》一书中。根据前些年的经验和出现的问题,王绶琯院士近一年来对这个“活动”的理念有了新的考虑,即将其“目的”从提高学生基本科学素质,扩伸到包括少年时期基本公民素质的养成(通过对科普课题的讲解,培养学生的严谨、“追踪”和诚信等习惯的养成)。王老说,这一想法需要用3-5年的时间进行试验和研究,并需要与教育家一起探讨。2013年10月王老给周琳秘书长一封信,主要内容是对“校园科普活动”新的想法及接下去需为此着手做的三件事,其中的一些理念希望得到四中刘长铭校长的指教。次月,刘校长拜访了王老,表达了支持和共同探讨的愿望。一同前往的还有前些年参加这个活动的赵丽娟老师,她将参与这一新的试验。


四中刘长铭校长拜访王老            王老与老师们交流

  “校园科普活动”自开始以来就存在一个问题,也是其发展的瓶颈,即科普文章数量不足。“活动”需要的选题远未达到计划的20篇(之前的几篇都是由老师自己撰写,这无疑带来很大困难)。去年,中科院科普出版部门决定支持这个“活动”,拟组织撰写20-30篇科普文章并予以出版,这给了王老很大鼓舞。“有了这个支持,才敢提出进一步工作的举措”,王老在信中写道。


周德进局长                陈红娟处长

  为了“进一步工作举措”的落实,中科院负责组织专家撰写科普文章的网络中心主任霄云和赵以霞,到王老家商讨具体方案和将来凭借网络资源的优势进行推广的可行性。这使王老非常高兴。我们处在信息时代,网络将给各个行业带来无限的可能性。之后,四中赵丽娟老师也来到王老家,汇报了四中“校园科普活动”的准备情况。王老多次提到了“活动”以“育”为主的理念,相信四中的师资力量,并期望经过这个实验,“打磨”出一批具有高度“适应性”的(刚毕业的老师也可以拿来就用的)讲义,使“校园科普活动”得以向普通学校和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进行推广。


四中赵丽娟老师拜访王老

  “这个课题要有持久坚持、一直做下去的精神,我想20年做好并不是很长的时间……”,王老说。俱乐部希望这种坚持能够通过至少两代人的努力,为达到全民科学及基本公民素质提高的目的,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分享文章至

附件:

俱乐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