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

俱乐部动态

2019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科学名家讲座 – 郭华东院士

时间:2019-11-14来源:作者:
<

11月13日下午,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在景山学校举办 “科学名家讲座”,邀请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郭华东院士为200多名高一年级同学做“从太空观测地球”的科普报告,活动受到与会同学的热烈欢迎。这是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自1999年成立至今20年里的第168场“科学名家讲座”。

郭华东院士是空间地球信息科学专家,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担任国际数字地球学会主席及中国国家委员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主任等职。郭院士一直以来关心青少年科技俱乐部事业的发展,在科技俱乐部成立之初就曾为同学们作过科普报告;虽然科研、行政工作繁重,这次郭院士依然欣然接受科技俱乐部的邀请,热情的为同学们作讲座,这已是郭院士为科技俱乐部会员同学作的第三场科普报告。

郭院士的报告从遥感卫星拍摄的一张亚欧非大陆的彩色影像图说起,随着一幅幅精美图片的展示,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气象卫星、海洋卫星、资源卫星、环境卫星、高分对地观测卫星以及各种商业遥感卫星;也了解了国家重大基础设施-遥感卫星地面站,郭院士清晰的梳理了自1962年对地观测技术诞生至今人类空间对地观测的发展历程、世界各国的对地观测卫星概况和中国对地观测卫星技术的发展;接着郭院士又向同学们介绍了基于空间技术的数字丝路国际计划,同学们了解了数字丝路的构成和DBAR计划的国际卓越中心,感受到地球大数据平台从科学到决策、从国家到国际合作意义重大,地球大数据及其共享是驱动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通过先进科学技术支持实现一带一路区域性和跨国家的社会、文化、环境和生态的协同发展,空间地球大数据支撑可持续发展目标任重道远,郭院士向同学们介绍了遥感技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城镇化检测与评估、全球土地退化研究等诸多领域的应用;郭院士还就构建月基对地观测系统进行了详细讲解,他向同学们介绍了月基对地观测的特点和领域,同学们知道了月球这颗地球的天然卫星作为对地观测平台具有长期一致性、整体性、稳定性、唯一性等四个方面的长处,可实现对地球大尺度、长周期、连续的遥感观测。

科普报告进行过程中郭院士边讲边不时向同学们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在场的所有同学都为精彩的报告内容和人类对地观测的探索历程所吸引,感受着空间技术手段、大数据技术对人类认知世界所带来的巨大改变,在接下来的互动环节中,同学们纷纷向郭院士提出自己的问题,反映出对所听报告内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郭院士就这些问题作了非常耐心细致的解答。

科普报告会进行了2个小时,在场所有同学都意犹未尽,他们深切的感悟到,国家建设到哪,遥感服务就会延伸到哪,对地观测技术定会为人类对地球的认知、对太空开发的认知提供新的手段,获取更多宏观、动态的现象,是空间观测领域的重大创新。让我们迎接这一天的到来,登高望远,相信今天与会听讲者定有明天这伟大事业的参与者。

分享文章至

附件:

俱乐部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