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联系我们

2014

2014年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北极科学考察简报

时间:2014-08-21

  随着暑期的降临,2014年度中国科学探险协会国际合作部和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北极科学普及考察活动拉开了帷幕。7月15日—8月8日期间,由北京青少年科技俱乐部活动委员会基地校选拔出42名热爱大自然并品学兼优的学生,4位优秀教师骨干,三位中科院教授及一位经验丰富的领队组成科考队分两批前往北极开展考察活动。7月15日从北京出发,经过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挪威首都奥斯陆于7月17日午夜11:30分抵达世界最北端的城市郎亦尔城,开始了为期近一个月的科学考察活动。

  考察团首先参观了UNIS大学和中国北极黄河科学考察站,来到了UNIS大学后,我们发现与2007年相比,在这里上学的学生由300多人增加到了1000多人,这说明随着人们对全球变暖话题的关注及对环境保护的关心,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北极课题研究产生兴趣。本次考察我们于7月19日和28日两次访问了中国北极黄河科学考察站。同学们了解了科学家们的工作环境,亲身感受到了在极地工作的艰苦与寂寞。


部分师生在UNIS大学前合影留念


黄河站建站10 周年之际与中国科学家们合影留念

  此次考察会见北极“主人”——北极熊,是所有学生感到最兴奋的考察内容。20天的船上考察中我们遇见了40多头北极熊。近年来对北极熊的保护工作和对北极熊的主要食物-海豹的保护工作取得成效。北极熊也逐渐地适应了环境的改变。在近8年的考察中,我们亲眼看到它们不仅仅吃海豹,而且它们还吃鱼,吃鸟蛋还吃草。北极熊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身体状况也很健康。我们看到的熊大多数都很干净漂亮,脸上很少有伤痕。有的熊给我们表演跳跃冰面,有的熊表演冰水芭蕾,有的熊站立在船边要吃的东西,有的熊大摇大摆地在船边走来走去。总之,它们尽情地展现着主人风范,而我们这些外来客跟着它们跑来跑去,为它们摄影留念并感谢它们来到我们面前。


美丽的白熊站在雪白湛蓝的冰面上
 

懂得节省的熊,它将海豹肉吃得干干净净

  来到冰雪世界,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壮美景色即是冰川。考察壮美的冰川也是我们的课题之一。在考察行程中,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继敏教授结合实地地貌给同学们做了“北极地貌背后的故事”的讲座,指导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冰川知识。他给同学们讲了如何识别冰川,现场告诉学生们冰蚀地貌包括:“ U ”形谷、刃脊、角峰、冰川擦痕等。冰积地貌是冰积物形成的,包括终积垄和侧积垄等。孙教授还告诉大家:“冰川与海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水体在二者之间的分配受气体变化调控,无论是陆地冰川、还是海洋都是反映古气候变化的档案库,而冰芯是记录过去气候变化的最佳“档案库”!很多地貌、地质现象是我们打开过去气候变化的钥匙。孙教授这番话打开了学生们心里疑问的锁。


流动冰川中掉下来的冰块在海浪中飘荡

  在20天的野外考察期间,只要条件允许(附近没有北极熊)的情况下,科考船都会组织徒步野外考察活动。每一组均会在两位以上持枪专业领队和至少一位中国科学家带领下进行。同学们克服寒冷、疲劳、艰难地形等困难完成了考察活动。科学家们现场指导,同学们在大自然中不仅学到了在教室里无法学到的知识,而且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孙继敏教授在徒步野外考察途中给学生们讲解地形地貌

 
来自英国的专业领队Erin 给同学们讲解植物

 
来自澳大利亚的地质学家Andrew给同学们讲解冻融地貌

 
徒步穿越冰川时,在探险队员在外国友人的帮助下跨越冰河

  除了现场考察活动外,船上的生活也安排的非常紧凑,为加强同学们对活动的了解,每天出发前要参加行前说明会,晚饭后要参加集中总结。中国科学家们根据实地考察内容共做了四场报告。分别为 “从地球系统科学探讨新生代古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机制”;“北极地貌背后的故事”;“北极冰盖高分辨率气候纪录”;“不确定中的确定生活”。随团的外国科学家也根据考察内容,分别做了主题为:“关于北极熊的演化”;“北极的鸟类”;“海象的故事”;“关于北极的历史”;“ 南北极的鲸类习性”等多场讲座。同学们实践与理论结合深入理解了看到的现象,提高了英文水平,巩固了学到的知识。


高登义教授在给同学们做讲座

 
孙继敏教授在给同学们做报告
 

海象来到岸边看看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人们
 

漂亮有力的鲸尾巴
 

小狐狸享受美餐
 

驯鹿享受着嫩草
 

漂亮的海雀
 

幸福的北极燕鸥一家

  一年一度的北极科学普及考察之

附件:

    2014